專題論壇
Reflections on Post 3/11 Japan: From Reversal to Practice
譯序
黃錦容(Ching-jung Huang)
東浩紀之專題論壇「後 311 之日本的思想:由倒錯至實踐」一文。 解析了日本戰後「理想的時代」、「虛構的時代」、「動物的時代」三個時 期所呈現之戰後日本抵抗美國帝國主義挫敗下之逃避「成熟」的悖論。
日本的後現代文化早於六〇年代後半開始萌芽。面對以認真勤奮與 進步的理念為主流、經歷戰爭的上一輩,年輕的學運世代要求遊樂嬉戲 的具體體驗,展開反抗行動。引發了全共鬥世代對「大敘事」進行開放 性社會鬥爭之後現代意味的叛亂。而至七〇年代前半,全共鬥世代被聯 合赤軍中為黨派所主導的另一個封閉性政治鬥爭的「大敘事」所取代, 進而被擊退,終至隱蔽不可見。1970 年代前後,日本國家的力量開始弱 化變小耗弱之際,御宅族為了填補龐大的真空狀態與空洞,開始編織出 自我群體的故事。其去政治化的「疏離」(detachment)表現之「虛構」, 是與「現實」無關下所製造出來的一種奇幻幻想(fantasy)。八〇年代次 文化特徵之「無止盡的日常」,1 以及「遊戲性寫實主義」2 中喧囂塵上 的敘事消費之行為模式,正是失落的七〇年代世代試圖修復「大敘事」(想像上的修復)的一種欺瞞模式。象徵「虛構的時代」之存在,除了 御宅族、村上春樹之外,柄谷行人《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》(1977)評論 中開始對日本文學的自明性提出強烈懷疑之七〇年代,同一時期村上春 樹與新井素子二人也出現文壇。三者交互作用,因而摧毀了日本文學既 有的架構。